取消
校友简介
聂海英,渝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1985级数学专业学生,现任职重庆市旅游学校校长。
1985年9月,十七岁的我开始了在渝州大学的青葱岁月。时光荏苒,记忆深处在渝大度过的明媚岁月,经过三十多年光阴浸润和沉淀,点点滴滴是那般的晶莹,历历在目。
嘉陵江畔,层叠错落的学生寝室、教学楼、行政楼、运动场、图书馆、学生食堂,它们由一条掩映着翠绿,不时有爬坡上坎起伏的线路连接着。这幅美好的画面,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中。
我们相当部分的学生都来自重庆主城。每周六,很多学生都要到先锋街乘坐27路到沙坪坝,再辗转回家;周日,从各方集结沙坪坝27路,再返校。乘坐27路公交的记忆,在80年代渝大学生心中,可谓是挥之不去。记得刚上大一时,在一次返校途中我遇到了同班的彭红同学,我们可以结伴而归。因返校的学生太多,我们等了一班又一班车,天黑了才乘上车。回到先锋街,天空已是繁星点点。我们两个小女生,深一脚浅一脚,走在先锋街原生农村弥漫着清香青草味的田埂上,没有太害怕的感觉,因为前前后后都有三三两两虽彼此不熟悉,但心中都有同为渝大人的亲切感,身上有着满满正气、给人安全感斗志昂扬的渝大学生。
我们85数学班有五十名学生,其中女生十名,男生四十名。男同学们都挺大气,各方面都让着女生。在我的九位家庭背景不同的女同学中,有六位和我同寝室,朝夕相处的我们情同姐妹:有专注聪慧、高度自律的胡纯德,她每期都获头等奖学金,和我习性相投形影不离;有朴实诚恳的袁家秀,她独自一人背着行李,从长寿来学校报到,我曾请她到家中做客;有娇小玲珑、人见人爱的彭红,她和我聊得来,是校广播站播音员;有伶俐上进的王蓉,她比我小几个月,但思想比我成熟许多,是我班团支部书记;有文静内敛的张文秀,她来自璧山,为人处世有着大姐风范,把我当小妹妹看待;有见多识广、思想活跃的张渝红,她只比我大几个月,自己有着一双忽闪忽闪美丽大眼睛,却还调侃我有一双“亮眼睛”。还有住在另一楼层的三位:有成熟稳重的潘红,她在我眼中有着明星气质,为人大气、漂亮;有豪放不羁、自带亲和气场的欧显琼,她在给我的毕业留言中以“欧兄”自称;有诚挚聪颖的张晓玲,她给我的毕业留言中的一段文字,诠释了我们间的相处模式:“我发觉我们之间都有那么一点相似之处,我们相处在一起好像一对小喜鹊,叽叽喳喳、要么吵、要么笑”。我记忆中的她应该是每学期都获得奖学金,体育成绩优秀。性格各异的她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优点。我深感幸运,能与我们85数学班的同学们共同成长在如花的美好时节。
我特别羡慕住在同一栋宿舍的文科女生,我眼中的她们是那么的文艺、浪漫、自在。我在学校更多的状态是:同纯德一道,寝室、教室、食堂、图书室四点一线,背着书包、带着餐具和两个暖水瓶。我得通过更努力的推演、探究,以巩固、拓展所学,更自信地面对学期考试呢。
大一时,由于缺教室,我们85数学班的教室,就在行政楼一楼的一间会议室。教室离运动场、食堂、图书室、开水房都很近,生活学习挺方便。大二时,中文等文科专业迁去了董家溪,我班的教室就被安排到山上教学楼顶层。在那里,我体验到了上第四节课,热切盼望老师准时下课的感受。第四节下课铃响后,饥肠辘辘的我们会欢快地跑下山,奔向食堂排队打饭。
学校食堂是我们学生喜欢的地方。食堂饭菜口味、分量的口碑一直都挺好,刚入校体重八十斤瘦弱的我,入校一学期后体重飙升到一百斤,几乎成了妥妥的小胖妹。我们师范生每月有学校以菜票形式发放的生活补贴,我的补贴每月都有结余。能容纳上千人的食堂空间很高,兼具学校礼堂功能,学校的政治经济形势报告会、大型学生联谊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形势报告会让学生们思想、眼界跟上时代发展。学生各类联谊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在校共同成长的平台。
初到学校参加的第一次大型活动,就是迎新晚会。当时新奇与激动的心情,以及迎新晚会画面记忆犹新:弹着吉他唱歌、走梦幻般太空步、跳霹雳舞帅酷的学长们;在劲爆的节奏中跳着热情奔放、活力四射充满自信、青春洋溢、美不胜收的学姐们……我参加了所在的85数理系新生《青春万岁》诗朗诵节目的演出。自己演出的情形淡忘了,不过这个节目中由我朗诵的“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的句段,是我在渝大成长的诗意呈现。因要写这篇回忆,找出的陈年毕业留言簿上,85物理班小琴的留言写着:“第一次见到你时,你像个娃娃一样真可爱,那时你正在迎新晚会上朗诵。”
学校的活动总是那么丰富多彩。大一时,我曾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越野赛跑。比赛中,我们数理系参赛女选手奋力拼搏,其中有一位取得很好成绩的84物理班的女生都跑哭了。我们班的张晓玲取得了好成绩,我不紧不慢跑完了全程。跑回出发点时,计时员已经撤场,好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成绩的宣布上去了,我也避免了尴尬。不过之后,每天慢跑一小时的身体锻炼习惯,已是我持续几十年非常享受的生活方式。
三十三年后的现在,回望曾经教过我们85数学班的每一位老师,正可谓“养儿方知父母恩,为师方解恩师情”。
记得新生报到时,因邮递员把我的录取通知书投错了地方,录取通知书被退回渝大。跟着父亲到报到处,父亲刚提到我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这事,负责报到的瘦瘦的年青老师,瞬间就拿出装着录取通知书的信封,笑眯眯地说“在这里”。一下子就让站在一旁、内心忐忑的我松了一口大气。这位年青教师就是我们85数学班的辅导员杨斌老师。后来杨老师继续深造,年青美丽温婉细致的王娅老师做了我们的辅导员。我是一个有礼貌、守纪律、学习努力,与同学友好相处、爱班级、爱学校,积极参加班级、学校各项活动,心里非常敬爱师长的学生,但我在老师面前很腼腆。自认为老师们对我没什么印象,不过事实并非如此。上大二时,课间休息时间,王娅老师把我叫到教室外的走廊与我谈话,王老师鼓励并告诉我,因为我的良好表现,依据评比条件,我获得了一个学校表彰呢。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我的《数学分析》课程学习成绩最好,每次考试都是九十分以上。数理系的潘太雲主任、张刚老师先后教授这门课程,温厚长者潘主任给我的毕业赠言是“赠聂海英同学——学海无涯苦作舟”;《线性代数》《高等代数》我学得还可以,教《线性代数》朴素亲切的卢老师,中年的她留着两耳侧别着夹子的短发,总是那么和蔼,不厌其烦;教《高等代数》犀利的秦老师,他的幽默表达在让学生忍俊不禁的同时反思;教《中学数学教法》的严谨的罗老师,他总是带着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试讲、点评;教《古代诗文选》的博学的刘老师,带着我们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神形兼具,共情古诗人的寄情山水、感悟人生、爱国情怀,体验中国古诗词含蓄的意境之美;教《体育》的高挑健美一丝不苟的方老师,她曾手把手教我怎么发排球;《高等物理》老师、《心理学》老师、《教育学》老师、《党史》老师……老师们的面庞依然那么生动、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他们以勤恳、严谨的教学治学,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成为我们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他们将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融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将为人师者“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情动情、以行导行”之精髓,将为人师应有的对党、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大爱与责任的种子,播撒到我们这些将为人师的学生心田。
1988年7月毕业后,带着一颗教育事业实践者的初心,我被分配到重庆大渡口96中学(现在的重庆市旅游学校)。至今,我先后承担中学数学、秘书实务、基础会计、旅游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德育主任、副校长、党总支书记、校长兼党委书记等管理工作。我很幸运总能获得各种学习机会,先后获得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西南农业大学管理学(会计学专业)学士学位;重庆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职硕士学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称号。2014年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9年3月18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书记语重心长的教诲萦绕耳畔,我倍感教育者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带着母校的属望,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奔跑在职教事业的道路上,在办学治校育人的实践中,不辍探索,孜孜以求。期间,我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重庆市“第八批中小学骨干校长”等;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2019年被重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委员会确定为重庆市第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致敬我的母校,致敬我的恩师们,祝福母校的学子们!
上一条:人生三境显初心 下一条:坚守初心,做有光的事业——访1983届校友陈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