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中开创未来——访校友王晓庆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5日 10:52 | 浏览次数:


Introduction【简介】


王晓庆,男,毕业于重庆商学院(现重庆工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现为北京视得清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拥有数十项专利,专门从事安防设备的研发生产和经营业务,业余时间到北京的一些高等院校讲课,把他创业的心得与体会与广大有志成才和创业的大学生分享。


他大学二年级开始创业,开办了校园第一家书店;他本是学工商管理的,却成为了电子设备的专家,说起文科转理科,他一点也不觉得难;攻克技术难关,他用医学去类比企业管理,提出了仿生管理的概念……他,就是王晓庆,一个有故事的人。

孤胆英雄开书店——无艰不商

开书店,看着容易,一个小房子,一些书籍,一个工作人员就可以了。但是,越是简单的东西,要运作得很好就不那么简单了。这是王晓庆在创业过程中用心体会出来的,不干哪一行,不知哪一行的苦。王晓庆给自己的书店起名“海舟书店”,口号是:学海无涯“乐”作舟,一个字的改变其实是一种心态的改变,这种改变使得他能够积极面对各种挑战。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王晓庆就开始了创业实践活动。他综合分析了学校的情况,当时学校的基本服务功能并不健全,除了图书馆以外,没有其他书刊报纸的提供者,而大学应该有这些服务设施。于是,他就向院长、团委申请建个书亭。当时,电脑不普及也没有专业知识做支撑,他就手写商业计划书,把为什么要建这个书亭,建它有什么好处,建在哪里,都写上去。他总共写了12次申请书,每次都是从头写到尾,写得连院长都不愿意见他了,见到就躲。最后,他在楼门口堵到了院长,院长指着一个楼角说,这个地方不错,在这儿做一个得了。就是从这里开始,王晓庆的第一份生意开始起步了。

之后找学校团委要求贷款。通过他数十天的游说,贷款了1万元钱,这是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可是,这些钱连买砖头都不够,想来想去,想到去学校旁边的一个水沟里搬古城砖来用。刚开始为了省钱,自己搬,一趟只能搬3块,而且要花很长的时间,体力也不支,只好找来“棒棒军”,挑了一整天,花了100元钱,最后是用了4个棒棒才搬完的。有了砖就要水泥,王晓庆找学校食堂借了辆四轮平板车,跑到离学校3公里外的一个地方买了一车水泥。时值夏天,重庆当时的气温高达47摄氏度,再加上进学校的坡很陡,拉到一半,王晓庆体力不支,往地上一坐,用后背顶着平板车停在了半坡上。当时他浑身上下全是水泥,那个感觉就是一个字“惨”,这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

王晓庆说:房子盖起来那天,恰逢学校开学,也正好是我的生日。可是第二天,房子的玻璃就被人砸了。当时我心情特别不好,感觉特别委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花了一个暑假修起来的房子,还没开业就被人把玻璃给砸了。我怀着难过又复杂的心情重新把玻璃装好,并发誓,一定要把书店干好,让他们看看。就这样,我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如一个孤胆英雄般把书店开了起来。

王晓庆学长认为,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情,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情,不付出大量的心血是不可能做到的,空手套白狼的事情是没有的。创业做企业更是这样,需要一点一点地来,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需要沉下心来育根,培育企业生存发展的根茎。现在,他给自己的网名是“无艰不商”,就是告诉自己,也告诉大家要想真正成为商人,就要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另一方面,当你成为商人以后,你更需要付出努力,不是说成为商人,成功了,就可以无所谓,什么都可以不做了。实际上,人这一生,以苦为乐才是最好的一种感觉。

企业管理如同人体成长——仿生管理

在经营书店的过程中,王晓庆发现虽然自己是学习企业管理的,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用在实践中行不通。比如,书上说的财务管理、营销管理方法,运用到这个初创的小书店上,很多地方就不靠谱。那些管理方法只适用于那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小店铺管理完全是另一回事。

有一天,郁闷中的我跑到一个寺庙,与一个老和尚聊天,老和尚说了一句话:小施主,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因!多多琢磨一下。我一想,还确实是这样,什么事情都有因果关系。所以,我后来就去别的学校学了解剖学,学医去了。也就是说,我一边上着本校的课程,一边开着这个店,一边还去上了一个医学的课程。

王晓庆说,跑到重庆医科大学听的课使我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其实企业如同人,企业发展如同人的成长,一个创业者如同一个受精卵,她具有分裂的特征,她有爸有妈,可以分裂出许多新细胞,可以长大。比如,开这个书店,有团委的资金支持,有学校的地点支持,还有行业内报社的支持,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情。我还想分裂它,想让更多同学都参与进来。

在他看来,创业如同是一个细胞慢慢分裂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创业者事无巨细,什么都干什么都管,部门之间职责不分、职责不清,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由创业者这个单细胞开始不断分裂出新的部门,有新的人员加入,开始分裂出头、手、脚、眼睛等器官,发展不同的功能作用。他说,通过开这个书店,我对我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仿生管理”学的,老师给我的评语是:第一,虽然有些内容看不太懂,可以肯定的是,这篇论文不是抄的;第二,写出这样的论文,一定是查阅了大量资料;第三,一定是有一定的管理心得才写得出来。所以,当时我的毕业论文得的是最高分。直到现在,我还在沿着这条路一直探索下去。

到目前为止,大学时创立的书店还在,留给了学校团委,作为同学们勤工俭学的地方。前两年回校的时候还专门去看了一下这个地方。哪里曾经漏水,我曾经在哪里打过孔,每一个小细节都还留着,很是让人怀念。

深爱母校,做事先做人

王晓庆学长离开学校那天下着大雨,他拎着一个大包,回头看一眼母校,泪混合着雨水,更显凄凉。他说,想到我在这里流过汗流过泪,现在离开这里,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了,不免心里难受。

他说,总结大学4年的经历,我过得非常充实。大学4年我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在一个电脑公司替别人装电脑。在创业的过程中,人就像圆一样,半径越大,接触的面越广。我离开大学时,带走最多的是书,红叶面包车装了半车。那个书店给了我很多信息,让我读到了很多好书。

在人生中,王晓庆学长理解的“先做人、后做事”是两个字——舍得。如同一个人到企业去应聘,先想到的事情是:你一个月能给我多少钱?而对自己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却只字不提。这就是典型的只讲“得”不讲“舍”,只要权利,不要义务。企业不是傻子,企业不会说你干出来了,不给你应得的报酬,那只能说明这个企业不识珠,没有哪个企业不愿意给人才埋单,只是不愿意为庸才埋单。做事做人,实际上就是舍得,你先做给别人看,证明你有这个能力,然后再谈报酬问题。何况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没有为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靠企业养着,那么,你有什么资格要求更多呢?所以修炼自己是最扎实的,自己强大了,走到哪里都是自信满满的。 

【记者感言】

采访完王晓庆学长,发现他一直走在坎坷的创业路上,他把创业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并勉励学弟学妹们,在创业道路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敢想敢闯敢执著是难能可贵的,我深深地敬佩他,他的经历鼓舞着我们,坚持拼搏,我们都能成功!

上一条:成功是熬出来的——访我校1992级校友童锐 下一条:“母校在这里!”——访谈周宏波【1993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