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大的江湖生活——访1984届校友黄杰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8日 15:10 | 浏览次数:

Introduce【简介】□记者 刘娅红


黄杰,男,1984年毕业于渝州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前身)化学系化学专业,高级政工师,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曾任重庆市长寿区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重庆市长寿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荣获“2011十大重庆经济年度人物”。


文明有时来自两个不同的维度,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但是黄杰却将有些现象从负面的维度拉到了正面的高台。大学时的黄杰故事精彩纷呈,他好动、执行力强、思想敏锐,对事物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不打不相融,渝大、二机校的江湖生活

1981年,渝州大学成立的第三年,黄杰学长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当时高考很难,高中老师要求必须同意调配。黄杰学长就是被调配到渝州大学的,之前他并没有填化学这个专业。他没有在意渝州大学当时地区偏、交通条件也不太好,主要是觉得分配到的化学专业不是自己想学的,学制又是专科,对此,其他有一部分同学也很有意见。当时班上最大的同学有27岁,最小的才15岁,有的是工作后才考进去的,一个班上年龄差距很大,思想差距也很大。学校当时环境很差,学生住宿是很厚的土墙房子,每个寝室得住八个人。条件很艰苦,但是后来也就慢慢地适应了。他们在井口校区待了四年,一直住在丝场部。学长回忆说,当时在学校,一进校门就是一个传达室,再往上走才是他们的宿舍,是靠山的。而二机校,整个学校的建筑都是集中在江边的一个坡上。

在那样的环境条件下,学生们苦,老师们更苦。老师都没有真正的办公场所,不大的办公室经常挤得一塌糊涂。由于条件限制,只有部分的班主任老师住在学校,其余的都是早上很早来,晚上很晚才离开学校。交通也很不方便,学长清楚地记得,当时从学校到沙坪坝,只有27路这一路公交车。

黄杰学长进校渝州大学的那一年,二机校只招了少量的学生,之后就不再招生了。当时二机校觉得渝州大学占领了自己的地盘,学生显得比较反感。为此,两个学校的学生曾多多少少的发生过一些矛盾和冲突。用学长的话来说,当时的生活是比较有“江湖味”的。后来,学生们自己的想法渐渐改变,再加上学校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两个校区的同学开始变得融洽,渐渐地和睦相处。

老师独具渝大特色的言传身教

谈到老师,黄杰学长立马就很开心地跟我们说道:“郝一之老师,我们当年的班主任,前不久还来参加了同学聚会呢。从入学到毕业,一直都是他在带我们,所以我印象最深刻。”其他的任课老师,也都给黄杰学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都很敬业,”学长说,当时的老师们都是陆陆续续地平反解放出来的,有的曾是知青,有的曾是解放军,甚至有的还曾是老八路,他们都是自学考入大学的。学长觉得,只从老师的这些经历来看,老师们都是很值得尊敬的。而且老师的专业素养都很高,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对重新走上讲台很是珍惜,对学生也很是爱护。

学长回忆说,老师们当时的报酬都很低,可是他们却并没有因此懈怠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由于老师们都有着特殊的生活经历,因此他们更懂得言传身教。他们教会学生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认识。知识和本领都得学,但是其实一个人能力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这是老师对他们的超出书本的学前教育。有着一群这样的好老师,也是他们对学校环境渐渐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是由于当时学校的简陋环境,以及老师们严谨的言传身教,才使得黄杰学长拥有了对工作和生活超强的适应能力。他也坦诚:“这一点是母校教会我的,也是对我后来的工作影响最大的。”黄杰学长刚毕业时是到中学教化学,然后做了一段时间的社会工作,接着又到长寿区团委干了一段时间。还到乡镇做过镇长,在长寿区办公室当过主任,后来又接到任务,去了长寿的化工园区工作。2009年8月,又进入重庆保税港区开发有限公司,时任常务副总。2011年1月,升任总经理。

寄语后来人,能力不是从书本里学出来的

黄杰学长感慨地说,“当时的渝州大学分为很多块,很分散,校区也都很小,能发展成今天规模这么大的工商大学,真的很不简单。作为个人的人生旅途来讲,母校,还是很重要的一站。”

当谈及对现在工商学子的建议时,黄杰学长谦虚地说道:“其实现在我都还在学习当中呢。”他认为,对于浩瀚的知识,人的一生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短暂,要想让自己不落后,只有不停地学习。他说,当代大学生应该均衡发展,知识和技能,应该同时进行,哪一样都不能落下。哪怕你只对某项知识有一点基础,但是你都可以再继续进一步的深入,从而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根据工作的需要或者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需要,对某项知识进行扩展、进行深入。另一方面,你对社会有想法有期望,相反,社会对你还是会有要求的。所以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学校多学习一些知识,多参加一些实践,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

【记者感悟】

大学,短暂的四年,总是值得珍藏与怀念的。现在,我们有美丽的校园,优秀的老师,友善的同学,还有像黄杰学长这样优秀的校友对我们学习生活真诚的建议和人生方向的指导,我们真的是何其幸运。一直记着学长说的“知识和技能都应有所发展”,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相结合,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才是重庆工商大学学子的追求与方向!

上一条:把握人生方向,走好人生之路——访1984级校友陈若愚 下一条:峥嵘岁月 为一生奠基——访1981年校友刘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