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一念情——访1981届校友况由志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7日 16:41 | 浏览次数:

Introduction【简介】□记者 曹丹丹杨关佳


况由志,男,中共党员,硕士。1981年毕业于重庆第二机械工业学校(重庆工商大学前身)机械制造专业,在校任学生会副主席(主持工作)、团支部书记。履任重庆市机械局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政府研究室综合处处长,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厅党组成员,重庆北部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重庆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等职。现任重庆市档案局(馆)党组书记、局(馆)长。


对于管理的创新,恐怕况由志从小就有一种天分。在校期间,为了在班上掀起学习和相互比拼的风气,他提出了一对一的帮扶机制;为了团结集体,激励大家出早操,他又提出了“跑步到北京”的创意。

从“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到“跑步到北京”

况由志学长是重庆第二机械工业学校(下称二机校)1977年的秋季生,但1978年3月份才开始上课,他们是文化大革命之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老师和同学都刚刚返回学校,况由志学长也结束了他在云南长达8年的知青生活。

文革过后,同学们对知识的追求如饥似渴,那时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除了上课,每天早晚,同学们都自发到教室上早晚自习。就连每周仅有的一天休息时间,教室里也坐满了人,或看书思考或交流讨论,一学就是一整天,从来没有一个人喊累。由于进校前同学们的基础不一,作为班干部的况由志学长就提出了“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的口号,让一个成绩好的同学和一个成绩稍差的同学结成对子,实行“一帮一”。如此一来,全班掀起了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学习成绩,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此外,况由志学长还组织班上的团小组利用假期对同学们进行家访,了解每个同学的家庭情况,并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帮助。几年下来,况学长几乎走访过所有同学的家,真正做到了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回忆起求学时的情况,况由志学长说,学校校园环境十分优美,管理也很严格。那时,学校要求出早操,开始时还是有不少同学早上起不来。况由志学长又提出了“跑步到北京”的活动以激励大家。他组织班里的几个同学把从二机校到首都北京的总距离进行了测算,然后分小组统计每人每天的跑步路程,这样日复一日的累加,看看谁最早跑完全程“到达”北京。最早到达的同学还会得到由班费购得的笔或者本子作为奖励。同学们非常喜爱这种激励方式,一个个都冲劲十足地参与进来。最后,不少同学都“到达”了北京。

况由志学长说,当时一起学习奋斗的同学们,如今在重庆、北京等全国多个地方成了领导干部或者企业家,这都要感谢当年学校的严格要求,因为“严”才是爱。

师恩深重,师生情浓

让况由志学长最难忘的,是当时学校的老师们。他说,老师们都特别敬业、认真、严谨,既教书又育人,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众所周知,文革之后的头几年条件还不太好,但无论家庭贫富,无论成绩好坏,老师们都发自内心地关爱着每一个同学,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种高尚的情操对同学们有很大影响。

老师们对教学更是满腔热情,让况学长记忆深刻的就有好几位老师。第一位是数学老师党华周,他被况由志学长誉为“吃透数学的第一人”。党老师的身体不太好,所以平时看起来总有些病怏怏的。但只要上课铃一响,他马上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在讲台上精神百倍激情四射地为大家讲解数学知识,让大家深深领略到了数学之美。第二位是教授材料力学的吴刚老师。吴老师备课非常认真,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每次课的板书都会从黑板的左上角写到右下角,不多不少刚好一黑板,而所有的要点、重点、难点,全部囊括其中。他被况由志学长誉为做事一丝不苟的典范。况由志学长认为,做人、做事、做学问就应该这样。第三位是班主任老师李东升。李老师教哲学,当时他还挺年轻,比班里年纪最长的同学大不了多少。所以他一直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当学生们是自己的亲人。李老师的哲学思想和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况由志学长影响很大。

经历了文革的浩劫,许多老师的身体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当时条件又不好,烧水做饭还得用煤。但如何把煤炭从外面运到家里,就成了不少老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了感谢老师们无私的关爱,况由志学长常常组织同学们义务劳动,帮助腿脚不便或是年迈的老师挑煤。有时候,同学们也会利用帮老师挑煤的机会到老师家中请教,偶尔还会尝尝老师或师母亲手做的饭菜。现在回想起以前那些和老师们其乐融融的情景,况由志学长还是觉得既感恩又感动。

寄语学子:珍惜自己和他人,敬畏自然和社会

谈起工作后最大的感触,况由志学长觉得学会学习,养成严谨的作风特别重要。他说,在学校学好专业,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只有学会了躲在知识背后的学习方法,才能一通百通,这样,无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你都能以不变应万变。或许是因为学机械制造出身,况由志学长对“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理解特别深刻。他说,在学校学习时,他就深深认识到如果设计计算出现哪怕万分之一的误差,最后可能就造不出需要的东西。做人做事同样如此,养成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一定会让你终生受益。

谈到对大学的理解,况由志学长觉得,大学需要有大楼、有大家、有大批业精于勤的学子。况学长说,好大学需要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对于学工科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必不可少。另外,大学一定要有治学严谨并且德高望重的老师,这样才能建立起大学的魂。最后,大学也需要一批思想道德良好、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大学生。所谓“教者师范、学者业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大学精神。

况由志学长还为广大青年学子提出了建议,他告诫在校学生一定要珍惜自己和他人,敬畏自然和社会。所谓珍惜自己,就是要好好珍惜自己进大学学习的机会,珍惜自己独特的思想,不要盲目跟风、随波逐流;所谓珍惜他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权利、选择、劳动,不能自私自利地坚持个人主义。而敬畏自然和社会就是要懂得尊重和掌握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况由志学长说,现在的大学生容易自高自大,而一旦遭遇挫折又容易自暴自弃甚至仇恨社会,这些都是不了解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表现。因此,在校大学生应当戒骄戒躁,认真学习和认识自然科学与社会规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快要结束采访时,况由志学长说,咱们工商大学还处于幼年时期,仍需要努力奋斗。而如今天时地利人和,重庆的直辖,大学区域位置的优越,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祝愿学校能够在新一代工商人的努力下,成为重庆一流、西部前列、全国知名的大学。

【记者感悟】

在我们到访前,况由志学长对我们的采访已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甚至整理出了书面的文字,这让我们很是感动。而他严谨的思维、认真的态度、旷达的哲学思考以及对自然社会的深刻认识,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况由志学长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和殷切希望,将成为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之一,鞭策新一代工商人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迈进。

上一条:三十余年工商情——访1981级校友傅正义 下一条:从未停止过学习的书法家——访1981届校友萧润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