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校友简介
甘智杰,1997年毕业于渝州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前身)设计艺术学院广告装潢专业。现为重庆市凯翔广告传媒公司总经理,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客座教授。2012年,甘智杰为母校校庆捐赠105.5万元,在艺术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助学金。
前言
从四川邻水到重庆南岸,不过短短一百公里的路程,甘智杰学长和家人花了十二年;从一无所有到如今打下一片天地,他苦心耕耘二十载;而坦言“学习成绩并不优异”的他却在助学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十年。
一路风雨,志存高远
甘智杰学长出身西南的某个小村,作为老幺的他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谈及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他说道:“我们家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父亲陆陆续续拉扯了四个大学生,我当时读广告艺术系,学习开销非常高,好在当时大哥毕业后帮衬着我。”就这样,甘智杰学长靠着全家人及亲友的努力,顺利从渝州大学毕业。命运从来不会因为人的境况而手下留情,它给予每个人的都是风雨参半。
大学毕业就意味着甘智杰学长要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奔走,而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挑战。毕业后,甘智杰学长进入了一家国营纸厂工作,这似乎是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可当时国有企业正面临九十年代中末期的大量破产重组,他进厂一年后,其所在工厂宣告倒闭停产。接下来,甘智杰学长进入了广告销售行业。谈到这段经历,他依旧记忆犹新,“当时,为了节约开销,我们只有空白的名片,需要自己往上面填信息。我当时就背着一个‘烂包包’在上新街跑业务,一圈又一圈。”推广业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开始广告销售的第一周,甘智杰学长的内心遭遇了不少煎熬,他受尽冷遇和白眼。某一天,转机发生了。甘智杰学长一如既往地顶着太阳在街上寻找客户,这次,他决定去美容院进行推广,店员看着汗流浃背、打扮朴素的他并没有让他进门。但后来,美容店老板娘看到吃苦耐劳的他,不仅热心地让他进门谈业务,还对他一番鼓励:“你一定可以出人头地”。这鼓励的话一直萦绕在甘智杰学长的脑海里,这也给了他莫名的信心与斗志。一个月后,当初做广告销售的50人队伍只剩了10个,而甘智杰学长不仅留了下来,还凭着自己的一番“狠劲儿”在底薪400元的工作岗位上达到了月入两万的成绩。
半年后,甘智杰学长开始了第一次创业,虽然事业刚开始小有起色,但由于自已经验尚浅,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在这之后的好几年,我把自己与外界屏蔽了。后来在家人们的鼓励下,我觉得自己要给自己机会。”就这样,甘智杰学长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第二次创业的情形要比第一次创业艰苦许多。那时,广告行业如火如荼,广告业务大部分被大公司占领。甘智杰学长靠着借来的3000元开拓偏远地区的广告业务——发展长途车的座套广告。创业仅一年的时间,甘智杰学长的广告公司产值达到1000万。这时,甘智杰学长终于不用背着“烂包包”跑业务了,但是“烂包包”种下的坚持不懈和肯定自己的精神却在心中扎了根。从长途车、出租车座套广告、高速路广告再到社区广告和品牌多媒体广告,甘智杰学长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恰当的商业规划。2012年,甘智杰学长做出重要的战略决策,公司要展开多元化发展。如今,甘智杰学长公司的业务已经拓展到多行业——广告行业、酒酿行业、餐饮行业。在未来,他将借助重庆区县的地域优势,在梁平打造柚子酒产业。
商业密码,做生意如做人
诚信经营、和气生财、互利共赢,少一些劣质竞争、多一些良性互动应是新儒商的共同期盼和责任,也应是当代中国商人们打造和展示的优良形象。出身农村的甘智杰学长身上有一种“农民心态”,他认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甘智杰学长凭着“真诚”走过了创业、守业、拓业的一程又一程。在创业前夕,没有资源和背景的他靠着真诚拿到了帮某电视节目做广告的机会,这一次,他让该节目盈利70万;在创业初期,他靠着真诚把五个兄弟聚一起创业,现在还有四位元老留在公司;而从创业直到现在,著名白酒企业江小白公司一直与甘智杰学长公司保持着合作关系,这长达十年的牵绊也足以说明甘智杰经营企业的真诚用心。
甘智杰学长曾多次提到“做生意就是做人,做生意不是金钱交易。”除了真诚相待自己的挚友和合作伙伴外,他还善待自己的员工,特别是一些家境不太优渥的员工。“我们公司有两位贫困员工,我被他们的处境触动,所以我在不变动公司薪酬制度的情况下,每个月从我的工资里拿出1000元资助他们。”因为甘智杰学长的一路经历,使得他不仅惜才,而且具有很强的同理心。他没有因为个人情感触动公司薪酬制度,而是选择少拿一点工资,多关爱员工,这种做法也让员工们能够放心在公司扎根。另外,创业后的每一年,他都会请全公司的员工带上家属一起团年。
回馈社会,以利济世
什么是成功的企业家?有人说是智商、胆商和情商。有智商的企业家可以洞悉行业动态,对企业进行高瞻远瞩的布局;有胆商的企业家能够在大浪淘沙中紧跟市场发展,带领企业敢于挑战新领域;有情商的企业家注重企业文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甘智杰学长的身上就充满了“以利济世”的新儒商精神。在企业慢慢驶入正轨时,甘智杰学长就开始放眼于社会,希冀能够为社会作出一点小小贡献。他说道:“因为我自已经历过在困境时的无助,所以我很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除了关心自己的员工,树立公司的企业文化,甘智杰尤其注重教育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位农村小伙儿坚信教育改变命运。2012年,甘智杰学长代表公司同重庆工商大学签署了校庆捐赠及合作协议,为母校60周年校庆捐赠105.5万元,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项目合作等多方面开展合作。为帮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甘智杰校友在艺术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分别设立了助学金。2014年,甘智杰学长代表公司与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并表示要将派斯学院广告学以及相关专业学生纳入公司项目团队,给学生们提供充分的实习和就业机会。2015年至今,甘智杰学长资助家乡邻水的贫困生16人,每人每月资助550元,以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业。疫情期间,甘智杰学长代表公司为重庆市总商会捐款5万元。甘智杰学长一直认为“我自己少花一点钱,拿去帮助他人,可能就会改变他一生的轨迹。”
记者感悟
甘智杰学长一路走来,他的成长不仅外化于形,更是内化于心。一是身份的转变成长:从弟弟、儿子、学生到父亲、导师、总经理,他感恩家庭、耕耘公司、回报社会;二是自我精神世界的成长:从进厂打工、月入过万到两次创业,甘智杰学长不惧命运的安排,并且拥有相信自我的勇气与力量。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如甘智杰学长一般怀着对生活的热情,永远年轻,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
上一条: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访1997届校友陈俊霄 下一条:二十七载云和月,愿与山河鉴初心 ——访1995届校友胡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