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所欲,顺道而行——黄伟校友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1日 16:38 | 浏览次数:

——访1995届校友黄伟

记者江铭宇

【人物简介】黄伟,1995年毕业于渝州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机场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历任民航重庆市管理局组织部副部长、物资供应处书记;重庆机场东泉建设部主任、酒店公司总经理(兼航食公司董事长)、党群工作部部长;首都机场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部长等职。

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高级经营管理师、高级政工师;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区域经济和传统文化研究,在《中外企业文化》、《中国民用航空》、《民航管理》、《国企》、《湖北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出版著作多部。受聘为中国民航行业文化建设专家组成员,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重庆弘道国学院顾问,重庆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10月的重庆已经渐入深秋,秋风裹挟着凉意袭来,黄伟学长带着一脸谦和的笑意迎接了我们的到来。采访才刚开始,黄伟学长却突然问道:“你们后面觉不觉得凉?”,接着,起身关掉了我们身后敞开的窗户。随意的关切,仿如一个熟悉的大哥哥。办公室里淡淡的馨香中,似乎也透出阵阵暖意。

没有围墙的大学

1991年1月,美国发起“沙漠风暴”,入侵伊拉克;1991年6月,芝加哥公牛队赢得了他们的第一个NBA冠军;1991 年 9 月 17 日,黄伟带着行李和他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站在了渝州大学江北校区的门口。“老实说,我第一眼看到学校时,有点失望,它竟然没有围墙!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黄伟学长摇着头嘴角却带着笑意,“在我的脑子里,大学都应该是有围墙的。后来工作中,我正好到访过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芝加哥大学等著名学府,甚至包括西点军校,才发现,其实他们都没有围墙!”

1991年的渝州大学,条件艰苦。大一新生没有宿舍,黄伟班上13个男生全部挤在学校旁边农民出租的一个平房里,上课还要爬坡上坎过农田,体育课更是要走半小时到华新街的社会操场上课。

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所中学校舍“改装”的大学,却让一群学生懂得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时的渝大条件有限,第二年也修了新图书馆、新宿舍、新操场,教室教具还是不够,好多活动、实习得自己创造条件。当时的渝大师资不齐,学校聘请了其他高校、市区机关以及社会各领域的专家来任我们的老师……恰好增强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个意外的收获!”黄伟学长神情里充满自豪。大二暑期,黄伟带领一个社会实践小组去广播电台实习。团队的实习成绩居然远超来自名校的学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

谈到曾经教过他的老师,黄伟学长嘴角的笑意更深,眼里有着掩饰不住的激动。

“我的毕业论文是傅德岷老师指导的。他是静心做学问的,带动大家一起搞科研、做课题,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侯伦常老师从中学开始提出入党申请,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与之擦肩而过,但他却咬定青山不放松,临60岁退休前才一偿夙愿,他的坚韧坚持影响了我。”

“大学课余,我在刘表洪老师的艺术教研室学国画。那时传呼机都是稀罕物。我联系工作时留的是刘老师家里的电话,结果用人单位通知我面试,开学时刘老师满头大汗到处找我……”

“真得感谢当时授业解惑的老师们!教现代文学的蒲健夫蒲夫子、现代汉语杨因老师、教美学和文献检索的薛新力老师、古代文学傅正义和林心治先生、古代汉语钟维克老师、外国文学宋矩老师,还有辅导员刘老师、石老师……”

黄伟学长掰指头一个一个地数着,秋日的阳光斜斜地照在他身上。

天道酬勤 功不唐捐

当记者是黄伟大学毕业前最初的职业畅想,但后来他却进了民航四川省管理局。

读大学时,黄伟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80块钱,不够。于是,他每天晚上宿舍熄灯后点蜡烛写东西挣点稿费。大学四年下来,他居然零零碎碎发表了20万字的作品,成为重庆市作家协会唯一的在校学生会员,这也成了他求职初试时顺利通关的法宝。

谈到找工作时的场景,黄伟学长不由得笑出了声:“其实,我当时一点都不想去那个‘大学生供需见面会’的,躲同学家,却被同学的妈妈软劝硬逼着去了。到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正对面是建行、工行几个银行的招聘台,门庭若市,排好长的队,银行当时工资高啊!我恰好对一个大男人天天坐在柜台前数别人的钱不感兴趣,结果绕过银行,就看到了‘民航四川省管理局’的招牌。然后,把发表的一摞文章递过去……”考试、面试、录取,一切都特别顺利,黄伟的父亲甚至打电话来提醒:“娃儿,不要上当哦!”

进入民航四川省管理局后,黄伟从组织部的一名见习干事干起,勤恳踏实,很快从一窍不通变成了行家里手,27岁就担任了组织部副部长。之后,他除了长时间负责党群工作以外,还管过后勤,搞过经营,从事过基本建设。不管岗位如何变化,他都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他负责过的单位都成绩斐然,他带领过的团队成长出二十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他被民航局政工办领导称赞为真正的“教授”。

奥运会后他被借调到北京,后来挂职、任职,一去就是五年,又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

到北京,起因是因为首都机场集团企业文化创新课题借他去牵头。首都机场集团下辖了包括北京、天津、重庆、江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在内的全国约40个机场,5万多名员工,规模大,业态多,文化难以统一。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思考,黄伟和他领导的课题组提出了以“天地之道,大国之门”为主旨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机场最本质的特征是那条飞机连接天地的跑道,首都机场被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誉为“中国第一国门”,“天地之道,大国之门”高度概括了公司形象。道,又可理解为规律、道理;门,亦是方法、路径,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方案在全集团征求意见并无记名投票,认同度高达99.3%。文化创新成果获得了部委领导、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内涵深厚,特色鲜明”、“原创性很强,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中都具有示范性。”

“实话说,到北京总部工作,挑战是巨大的,任务也很繁重,但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磨砺了意志,确实收获很多。”除了创新企业文化,黄伟还负责了集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日常工作、新闻信息中心建设、“四好班子”党建、“青年计划”培训等系列工作,举办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民航大型演出、“中国服务,魅力国门”大型展览,参与了全球机场总裁论坛组织、伊春空难和CA981返航危机公关处置等重大活动……他也于2011年成为中国民航局唯一推荐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建党九十周年庆祝大会,受到中央表彰,并得到胡锦涛、习近平、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因为对家乡的思念和家庭的牵挂,他最终又选择回到重庆,继续奋斗耕耘。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应邀参加全国企业文化学术交流

加国际低成本航空论坛发表专题演讲

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

对于学弟学妹们,黄伟学长这样建议道,“大学生,一是要扎稳根基;二是要结合实际。”

大学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找准方向很重要,这是人生的根基;大学是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的重要阶段,这是学问智识的根基。不必急于功利,读点无用书,,做点无用功,养成好心性、好习惯,一生受用。

大学是大家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期。读书做学问,归根结底是拿来实践拿来用的。知行要合一,只有行过的知才是真知,才是自己的知,否则人云亦云,难有作为。学校也在社会中,多观察,多调查,多思考,多体验,知上知下知古知今,到了工作岗位才会如鱼得水。

“书要认真读,但不能读死。人生要活得有趣。所有苦累,只要你喜欢,立马就有趣了!”“现在的社会,诱惑多,机遇多。既要立定脚跟,不随波逐流,勤恳努力;又要看环境机遇,顺势而为,顺道而行。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当行则行,随缘尽善;于止知止,所遇皆安。”

组织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民航演出

记者感悟:智者顺势而谋,愚者逆理而动。不管是在怎样的环境中,黄伟学长总是善于发现,并顺道而行,抓住一切机会磨练自己,从中获得成长和乐趣。从他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文化人的那种洒脱儒雅,又能感受到一个进取者的尽职尽责。对于人生、对于生活,他轻重随心,却始终坚定稳健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上一条:当空姐、出书、做瑜伽教练、开民宿,旅行56个国家,别样精彩人生 --- 访2011届校友晏樱 下一条:“闲仙”论道话“盐品”——访1977届校友黄珂

关闭